电子器件
主办单位:国家教育部
国际刊号:1005-9490
国内刊号:32-1416/TN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54974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超 导 机 理 的 研 究_库珀电子对

  论文摘要:目的:尝试探讨超导态的物理模型。方法:根据原子物理及超导相变的实验事实,从理论上提出模型概念。结果:电子结合成“库珀电子对”,二级晶格相变形成孪晶导电“走廊”。结论:超导态只能出现在低温超导相变的情况下:电子---结合成“库珀电子对”,原子核---通过二级晶格相变形成孪晶导电“走廊”,使物体的电阻率大大减小,电导率空前提高,呈现出超量级的导电行为。

  论文关键词:库珀电子对,孪晶结构,超导电性

  引言

  众所周知,超导体的研究,已经成为新型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。迄今为止,超导电性的理论,主要是基于“BCS(巴丁-库珀-徐瑞弗)-理论”的。BCS-理论认为:当一些电子的能量差异比晶格振动产生的声子的能量还要小时,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,会由于交换声子而呈现为吸引性。当这种吸引作用比相互排斥作用(因库仑屏蔽效应产生的)更大一些时,“库珀电子对”即可形成。亦即:超导相会因为电子-声子的耦合作用而容易形成。BCS-理论,对超导电性的研究工作,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
  本文依据二级相变的事实,从原子物理的角度,尝试探讨超导态的物理模型。

  一、“库珀电子对”的形成机理:

  实验已经证实:在超导状态下,导电粒子(作为一个导电载流子单元)的有效电荷为2e.这个事实表明:电子确实是以配对的形式参与导电的。

  我们知道,在通常的温度下,原子是处于较高能量状态的,电子---作为导电粒子---是处于单粒子的激发状态的。由于位于晶格格点上的原子核的热振动是立体型的,它对电流通过时的散射阻碍作用是比较大的,因此,常温下材料的电阻率是比较大的,其电导率比较低,有些物体(如陶瓷)还呈现为绝缘体。

  单就电子而言,研究表明:自由状态的电子(指相对于超导态而言。或称为激发状态的电子),其自旋状态有两种:正向自旋和反向自旋。在通常温度下(或通常状态下),由于电子本身的自由能比较高,电子如同一个陀螺一样在高速地旋转着,它自身的状态是比较稳定的,此时的库仑排斥作用占主导地位。因此,电子通常是以单个粒子状态参与导电的,而不是处于电子配对状态的。但是,当物体处在极低温度之下(T≤T)(T-即超导体相变的温度)时,情况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:由于电子和原子核是处在冬眠式的“冷冻状态”---总体的能量状态是很低的,原子自身的自由能是十分微小的,电子只有一部分小而微弱的自旋能。

  就非超导体而言,它(尤其是陶瓷类材料)的导电性是很小的,几乎趋近于零。但是,对于本质上具有超导性的材料而言,由于它的晶体结构发生了严重的畸变---二级相变---形成了超导孪晶结构。因而一小部分晶格能量被释放出来(其能量单位是声子,ω),它将以格波的形式影响电子,并将能量传递给电子。当这种能量差异恰好等于两种类型自旋方向的能量差时,低能态的电子将吸收声子的能量ω,达到与高能态电子相同的能量水平。同时,它的动量也达到同一个量级。

  当两个电子的角动量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反时,它们将处于相互吸引状态(严格的讲,它们之间的库仑相互排斥作用,远比其相互吸引作用小得多。)。这样,电子极易形成配对耦合的电子对--“库珀电子对”。

  总之,“库珀电子对”,仅仅是在极低温度(T≤T)下并且同时发生超导相变(二级孪晶相变)的情况下,才能形成。这种电子配对状态,是一种低能量的束缚态。换句话说,“库珀电子对”,仅仅只能发生在超导物质及超导相变状态下。

  二、超导孪晶的导电机理:

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(TEM)已经观察到:在Y-Ba-Cu-O材料中,当发生超导相变时,孪晶结构大量存在(见Fig1)。

  在通常温度下,这种氧化物陶瓷,整体处在高自由能状态,位于晶格格点处的原子核,具有较高的热振动自由能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施加一个外加电场,其中的电子,一方面,它们自己处在单粒子的激发态(它们没有配对行为),其库仑排斥作用居支配地位;另一方面,由于原子核的三维热振动十分剧烈,因此,原子核对电子的散射作用非常强烈,即电流通过时的电阻率比较大,电导率基本上趋近于零。

  但是,当温度接近于极低温度(T≤T)时,情况则会完全不同:电子和原子核基本上处于“冷冻状态”,库仑排斥作用居次要地位,而由相反的自旋方式所形成的相互吸引作用,则居主导地位,所以,配对电子容易形成。

  此外,由于在晶格格点中发生了二级相变---形成了超导孪晶结构,其热容量和膨胀(或压缩)系数发生了突变。此時,如同在低溫狀态一样,晶格格点上的原子核基本上是不怎么振动的,因此,对定向运动的电子流来说,其散射作用基本上接近于零。而且,超导孪晶结构的形成,会导致晶格格点上所有的原子核,都沿着某一个方向规则地排列。这种板条形的孪晶结构,对定向移动的电子流而言,极易构成一个流通的“走廊”或导电的“隧道”。(见Fig.2和Fig.3)。

  热振动散射的消失和孪晶“走廊”(或导电“隧道”)的形成,这是来自原子核方面对提高超导电性的两点重要的贡献。

  三、结果与讨论:

  综上所述,当T≤T时,在超导体材料中,会发生两方面的变化:其中的电子:—由于其自身运动的自由能的降低,而导致其由常温下平行自旋而形成的自身相互之间的排斥作用,比之由低温下相反自旋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吸引作用,小了许多,因而,它们形成了“库珀电子对”;其中的原子核:--由于晶格格点上原子核热振动的散射作用趋于消失(由于极低温度下,材料整体上的自由能大大降低。

  ),以及晶体结构的二级超导相变,因此,超导体的孪晶结构,就构成了天然的导电“走廊”或“隧道”。总之,电子组合成“库珀电子对”,晶格形成孪晶“走廊”或“隧道”,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超导相变,使得氧化物陶瓷,---在通常温度下,它表现为绝缘体。---但是,在极低的温度范围内(T≤T),它会突变为电阻率极低(基本上趋近于零)的超导体,并且,其电导率是非常高的。根据这种理论,我们可以解释一些超导电方面的相关现象。

  Fig.1超导体孪晶结构Fig.2通常温度下,电子在

  的显微照片。导体中定向移动时的

  散射机制。

  Fig.3电子在超导态下的

  高度定向运动:“库珀

  电子对”与孪晶“走廊”。

  参考文献

  1 The superconductivity theory. Translated by ZHANGZu Shen ect., 1961, Peking: Science Press.

  2 The exploration of high-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theory.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, CAO Xiao Ye, The light’s daily, 4, 25.(1994)。

  3 The phase-change in a ceramics. XU Zu Yao. Chinese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, vol. 8 No.1 (1994)。

  710069 China)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电子器件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电子器件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